今年以來,桐廬縣創新“生態共治”模式,在瑤琳鎮設立生態共治中心,積極探索打造鎮域級生態共治道路,三位一體推進“共富、共治、生態”,構筑生態安全綠色屏障,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及時有效遏制非法采礦、占用林地、農用地、捕撈等行為所產生的環境問題11處;精準打擊辦理毀林盜采、非法狩獵、自然保護地違建等生態環境類案件5起,對12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有效震懾了該類違法犯罪活動。
一是“黨建引領”構筑生態屏障。構建縣委縣政府統籌、公安主導、部門協同的共治體系,依托原有黨建聯盟、聯勤警務站、迭代升級成立瑤琳生態共治中心,林業水利、規劃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職能部門進駐,整體運作由瑤琳鎮統籌協調,縣公安局環食藥大隊、瑤琳派出所負責日常管理,進一步織密生態守護網,共護生態底色。
二是“多長聯動”凝聚保護合力。在“林長+警長”基礎上,整合力量,聯合多部門建立“林長+河長+田長+警長+檢察長”協作工作機制,形成生態保護工作合力。同時構建生態環境領域情報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行刑銜接機制和案件快偵快辦快訴快判工作機制,形成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的強大震懾,高效推進森林、濕地、礦產等資源生態保護工作。
三是“專業助力”守護綠水青山。以積分獎勵辦法,吸納生態護林員、河道長、鎮村干部、網格員、景區工作人員等,組建專業生態治理“護衛隊”,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巡查、宣防、普法等工作。配備專業執法裝備和監測設備,如無人機、水質監測儀等設備,提升對生態環境的監控能力和執法效率。開展專業培訓,抽調各職能部門專業力量組建專家團隊,定期對生態警長和“護衛隊”開展林地管理、森林防火等業務培訓,提升人員業務水平。
四是“科技賦能”提升共治效果。搭建指揮聯動平臺,整合各職能部門涉及瑤琳鎮域監控視頻,相關智治系統全部接入共治中心平臺系統,構建生態保護數據庫,實現生態保護數據信息共享。利用公安大數據技術等手段,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發生規律和趨勢,制定針對性防控措施,提前介入、主動整治,及時有效將環境問題隱患降到最低。借助無人機、全球眼等科技手段,在全鎮域重要林區、水域、瑤琳國家森林公園、蘿卜洲濕地公園等區域開展“空地”大巡邏,精準高效打擊破壞生態安全犯罪案件。
(桐廬縣林業水利局)
分享到:公眾號 |
手機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