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網   苗木供應信息 苗木求購信息 苗木報價 苗木品種 園林新聞 園林助手 苗木圖片 植物庫 園藝

          您所在的位置: 園林網首頁 > 園藝頻道 > 苗木 > 植 保 > 正文

          玉米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網絡  2006-08-15    

          (一)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侵染葉鞘和苞葉,小斑病除為害上述部位外,還可為害果穗。許多地區常將這二種病統稱為“玉米斑病”。  1、癥狀識別: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癥狀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擴展成為長棱形大斑,嚴重的長達10-30厘米,有時幾個病斑連在一起,形成不規則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狀,很快變為青灰色,最后變為褐色枯死斑。空氣潮濕時,病斑上可長出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癥狀特點是病斑小,一般長不超過1厘米,寬只限在兩個葉脈之間,近橢圓形,病斑邊緣色澤較深,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數量一般比較多。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著于病株殘體上越冬,或以菌絲體潛伏于病殘組織中越冬,第二年孢子萌發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引起再次侵染。  2、影響發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發、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傳播,都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其中溫濕度是主要的。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發和侵入的適溫是20-25℃,小斑病菌稍高于大斑,適溫是20-32℃。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種植區較嚴重,而大斑病則在春玉米區較嚴重。國外稱小斑病為南方玉米葉斑,大斑病為北方玉米葉斑。在玉米生長季節里,氣溫一般總是能滿足病菌的要求,而降水量將成為病害流行的決定因素。降水量大、濕度高,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3、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第一,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第二,存在大理病菌;第三,具有適宜發病的環境條件。因此,病害的防治應從這三方面著手。  (1)選用抗病品種: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徑。不同的品種對病害的抗性具有明顯的差異,目前生長上常用的抗病品種中有中單2號、中單14號、四單8號、丹玉13號、陜單9號、煙單14號、豫玉11號等。  (2)消滅越冬菌源和減少發病初期菌量:輪作倒茬可減少菌量,另外玉米收獲后應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并及時深翻,這是減少初侵染源的重要措施。在病害發生初期,底部4個葉發病以前,打掉下部病葉,可使發病程度減輕一半。適期早播,使整個玉米生育期提前,可縮短后期處于高濕多雨階段的生育日數,有避病作用。玉米是一種喜肥作物,加強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另外大斑病是一種兼性寄生菌,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使抗性品種在缺肥缺水時也不能表現出其抗病潛力。  (3)藥劑防治:當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高效藥劑,各地試驗較多,反映有一定效果的藥劑有:40%克瘟散乳劑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穗瘟凈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800倍液。施藥應在發病初期開始,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展,必要時隔7天左右再次噴藥防治。  (二)玉米絲黑穗病  本病主要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發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因此,該病的發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損失率,為害相當嚴重。許多地區常將本病與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統稱“烏米”和“灰包”,但兩種病實際上是由不同病菌所產生的不同病害,應加以區別。  1、癥狀識別:本病是苗期從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統性病害,癥狀表現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觀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頂部沒有花絲抽出。有時一側苞葉裂開,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變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飛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維管束的殘余物。天花發病的植株一般無花穗,剛抽出的花軸頂端病變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時天花抽出后后小花畸變為葉狀物。  2、影響發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糞肥或被種子攜帶的一種能夠抵抗 不良環境的特種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厚垣孢子萌發并通過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絲進入植株生長點,隨植株生長,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環,無再侵染產生。 土壤和糞肥的帶菌量以及土壤的溫濕度條件是影響本病發生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溫度較低并且比較干燥時,玉米出苗遲緩,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機會,發病率高,有利于絲黑穗病的流行。反之地溫高、出苗快,發病則輕。因此,在冷涼山區,絲黑穗病發生就重。據試驗,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后,倒茬3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3、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品種間對本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中單2號、中單14號、中單12號、遼單18號、丹玉13號、陜單9號、豫玉2號、豫玉11號等。  (2)實行輪作、深耕:連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發病重。實行3年以上輪作,基本上可消滅土壤中病的為害。另外,深翻土壤,將病菌孢子壓倒播種層以下,再減少菌源,減輕發病。  (3)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燒毀,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4)藥劑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藥劑預防病菌的侵入,將會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發生。  第一,用25%的粉銹寧或羥銹寧,按0.3%劑量拌種,防治效果可達90%左右。也可用玉米糊作粘著劑增加藥效。  第二,用70%五氯硝基苯做成含藥量不超過0.7%的藥土,播種時覆種效果較好。  第三,利用種子衣劑防病。目前生產上有多種種子包衣劑,可有效地防治病蟲害。據吉林省四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報道,玉米種子包衣處理后,對絲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可達63.3%-87.3%。  (三)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由于為害玉米的病原不同而分為許多類型,但主要的有鐮刀菌穗腐病、曲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和色二孢屬菌引起的干腐病等。  1、癥狀識別:果穗從頂端或基部開始發病,大片或整個果穗腐爛,病粒皺縮、無光澤、不飽滿,有時子粒間常有粉紅色或灰白色菌絲體產生。另外,有些癥狀只在個別或局部子粒上表現,其上密生紅色粉狀物,病粒易破碎。有些病菌(如黃曲霉、鐮刀菌)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毒素,由它所引起的穗粒腐病子粒在制成產品或直接供人食用時,會造成頭暈目眩、惡心、嘔吐。染病子粒作為飼料時,常引起豬的嘔吐,嚴重的會造成家畜家禽死亡。  2、影響發病的因素;由于病菌的多樣性,因而造成病菌來源有多方面,帶菌的種子、病殘體以及其它作物的病殘體均能引起田間發病,在后期多雨的年份易造成病害流行。  3、防治方法:  第一,尚無很好的防治方法,但品種間抗性有顯著差異,可選用抗病品種。  第二,收集病殘體,燒毀或深埋并實行2-3年輪作。  第三,注意選種及播種前的種子處理,用200倍福爾馬林液浸種1小時有殺菌作用,也可用50%二氯醌以種子重量的0.2%拌種。  第四,加強田間管理,做到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另外應及時防治玉米螟,因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  第五,貯藏時,保持通風、干燥、低溫。  (四)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發生在灌漿末期,是一種暴發性的、毀滅性的病害,易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  1、癥狀識別:玉米灌漿末期常表現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葉片呈水燙狀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葉枯死;莖基部初為水浸狀,后逐漸變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導致倒伏。  2、影響發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爭論,因內存在三種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鐮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鐮刀菌的復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漿至乳熟期的大雨,對病害的發生有重要影響,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發生的重要條件。  3、防治方法: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種間抗性差異極為顯著,可選用抗病品種。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豫玉4號、遼單18號、陜單9號、豫玉11號、豫玉18號等。在栽培措施上應促進全苗,注意排水。  二、蟲害防治  (一)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蠶、土蠶、切根蟲。地老虎的種類很多,但經常發生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  1、生活習性:地老虎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蛾子)4個階段。成蟲體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兩道暗色雙線夾一白線的波狀線,翅上有兩個暗褐色的腎狀紋與環狀紋,腎狀紋外側有1條尖三角形的黑色縱線;黃地老虎前翅僅有腎狀紋和環狀紋。卵均為半圓球形,初產時黃色,以后變暗。小地老虎幼蟲身體表面布滿黑色圓形小顆粒;而黃地老虎幼蟲體表則沒有顯著顆粒。蛹的區別在于腹部第五至第七節背面的點 刻,小地老虎背面的點刻比側面的大,第四節上也有點刻;而黃地老虎背面與側面點刻相同,第四節上很少有點刻。  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蟲為害嚴重,各齡幼蟲的生活和為害習性不同。一、二齡幼蟲晝夜活動,啃食心葉或嫩葉;三齡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動為害,咬斷幼苗基部嫩莖,造成缺苗;四齡后幼蟲抗藥性大大增強,因此,藥劑防治應把幼蟲消滅在三齡以前。  地老虎成蟲日伏夜出,具有較強的趨光和趨化性,特別對短波光的黑光燈趨性最強,對發酵而有酸甜氣味的物質和枯萎的楊樹枝有很強的趨性。這就是黑光燈和糖醋液能誘殺害蟲的原因。地老虎由北向南1年可發生2-7個世代。小地老虎以幼蟲和蛹在土中越冬;黃地老虎以幼蟲在麥地、菜地及雜草地的土中越冬。兩種地老虎雖然1年發生多代,但均以第一代數量最多,為害也最重。其它世代發生數量很少,沒有顯著為害。所以測報和防治都應以第一代為重點。  2、影響地老虎發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兩種地老虎大發生的預兆。因秋季多雨,土壤濕潤,雜草滋生,地老虎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適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數大,成為第二年大發生的基礎。早春2-3月多雨,4月少雨,此時幼蟲剛孵化或處于一二齡時,對地老虎發生有利,第一代幼蟲可能為害嚴重。相反,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雨以上的雨日多、雨量大,造成一二齡幼蟲大量死亡,第一代幼蟲為害的可能就輕。  3、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必須采取誘蛾、除草、藥劑、人工防治相結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為害。  (1)誘殺成蟲:誘殺成蟲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可大大減少第一代幼蟲的數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燈和糖醋液誘殺。  (2)鏟除雜草:雜草是成蟲產卵的主要場所,也是幼蟲轉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徑。在玉米出苗前徹底鏟除雜草,并及時移出田外作飼料或漚肥,勿亂放亂扔。鏟除雜草將有效地壓低蟲口基數。  (3)藥劑防治:藥劑防治仍是目前消滅地老虎的重要措施。播種時可用藥劑拌種,出苗后經定點調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蟲0.5個時為用藥適期。  拌種:可用呋喃丹種衣劑拌種,按玉米種子重量1%拌種。也可用50%辛硫磷乳劑0.5千克加水30-50升拌種子350-500千克。  施毒土: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666.7平方米用量1.5千克,或50%甲胺磷乳劑每666.7平方米0.5千克,加細土40千克混勻措施施。毒餌銹殺:對4齡以上幼蟲用毒餌誘殺效果較好。將0.5千克90%敵百蟲用熱水化開,加清水5升左右,噴在炒香的油渣上(也可用棉籽皮代替)攪拌均勻即成。每666.7平方米用毒餌4-5千克,于傍晚撒施。  (4)桐樹葉誘殺:傍晚每666.7 平方米地放60-80張桐樹葉,老葉比嫩葉好,翌晨可在葉下誘到地老虎1-6齡幼蟲。也可用桐樹葉蘸敵百蟲150倍液直接誘殺地老虎。或將桐樹枝插入300-400倍久效磷藥液中,在陽光上放8-10小時,使葉肉細胞吸入較高濃度的農藥,于傍晚采下葉片投入田間。  (二)玉米螟  玉米螟又稱玉米鉆心蟲,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蟲。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蟲,寄主植物多達200種以上,但主要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1、癥狀識別:玉米螟幼蟲是鉆蛀性害蟲,造成的典型癥狀是心葉被蛀穿后,展開的玉米葉出現整齊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蟲就鉆入雄花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斷。此穗出現以后,幼蟲即轉移雌穗取食花絲和嫩苞葉,蛀入穗軸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蟲由莖稈和葉鞘間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莖稈易被大風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飽滿,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無子粒,造成嚴重減產。  玉米螟的一生也分為4個階段,即成蟲(蛾子)、卵、幼蟲、蛹。玉米螟成蟲比地老虎小些。雌性成蟲頭胸背面淡黃褐色,腹面及足白色,前翅淡黃褐色,有3條暗色波狀紋;腹部及后翅黃白色,后翅中部和近端部有弧形暗色線。雄蟲頭胸背面乳白色,前翅紅褐色或暗黃褐色;后翅淡褐色,有2條帶紋。卵粒表面有大小不同的多角形網狀紋,初產時乳白色,后轉淡黃色或淡綠色,孵化前黑褐色,聚產成不規則形的卵塊,每塊有卵15-60個,作魚鱗狀覆蓋排列。幼蟲云白色,背面帶粉紅色,青灰色或灰褐色,頭褐色,有黑點。蛹褐色,胞部背面略有脊起,化蛹在寄主莖內,有薄繭。  2、生活習性:玉米螟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1年可發生1-6代。以幼蟲在玉米稈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蟲在雜草莖稈中越冬。由于各種越冬場所的溫度和濕度差別較大,影響了越冬幼蟲的化蛹羽化,致使發生期極不整齊。同時也由于玉米螟在不同的寄主上為害,而這些寄主的營養價值也影響其生長發育的不整齊,因而出現現世代重疊現象。 成蟲通常在夜間羽化,羽化后第二天即能交尾產卵,成蟲白晝潛伏,夜出活動。玉米螟產卵對西株高度和部位有選擇必天50厘米以上的植株上產卵最多,產卵部位大都在玉米葉片前面造成中脈處。幼蟲孵化后,最初仍聚集在原處,咬食卵殼。1小時后爬行分散,一部分吐絲下垂,隨風飄至鄰株為害。從一卵塊孵出的幼蟲,就以這種方式分散到許多植株上,造成受害植株較集中的現象。  3、蟲害發生的因素:  (1)蟲口基數:上一代蟲口基數的多少,是影響玉米螟為害輕重的重要因素。蟲口基數大,在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往往造成嚴重的為害。  (2)溫濕度:玉米螟適于高溫高濕條件下生長發育。各個蟲態生長發育的適溫為16-30℃,相對濕度60%以上。玉米螟主要發生在6-9月,溫度適宜。因此,玉米螟發生數量的變動,決定于濕度和雨水。  (3)玉米品種:玉米品種不同,被害差異很大。玉米組織中存在一種抗螟物質丁布,成蟲將卵產于丁布含量高的玉米品種上,其孵化的幼蟲死亡率很高。另外,由于玉米組織形態不同,可避免成蟲產卵而減輕螟害,如葉面莖稈上的毛長而密,則螟害很輕。因此,玉米品種不同,玉米螟的種群數量和玉米受害程度均不相同。  (4)天敵:玉米螟的天敵種類很多,但對玉米螟抑制作用較大的是赤眼蜂。赤眼蜂寄生于玉米螟卵中,使卵不能正常孵化,或孵化的幼蟲不能正常生長,對壓低螟蟲為害,能起一定的作用。  4、防治方法:  (1)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蟲絕大多數在玉米稈和穗軸中越冬,翌春在其中華蛹。4月底以前應把玉米稈、穗軸作為燃料燒完,或作飼料加工粉碎完畢。并應清除蒼耳等雜草越冬寄主,這是消滅玉米螟的基礎措施。  (2)心葉期防治:在心葉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葉率達10%,或夏秋玉米的葉絲期,蟲穗率達5%時應進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顆粒劑和藥液灌注。用50%1605乳劑或50%甲胺磷乳劑0.5千克拌40千克細沙(或煤渣);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666.7平方米2千克對5倍細沙,制成毒沙,撒在玉米心葉。藥液灌注法可用80%敵敵畏乳沒,稀釋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防治效果可達85%以上,同時對玉米薊馬的兼治效果可高達96.8%。  (3)穗期防治:用50%的敵敵畏乳劑0.5千克,加水500-600升,在雌穗苞頂開一小口,注入少量藥液,1升藥液一般可灌雌穗360個。  (4)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滅玉米螟方面有很顯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產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別放蜂,每666.7平方米放蜂1萬-3萬個,設2-4個放蜂點。用玉米葉把卵卡卷起來,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為宜。  另外可用微生物農藥殺螟桿菌、7216、白僵菌等。施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灌心葉,用每克含孢子100億以上的菌粉1千克加水1000-2000升,灌注心葉。另一種方式是配制成菌土或顆粒劑,菌土一般用1千克殺螟桿菌加細土或護灰100-3000克。顆粒劑一般配成20倍左右(白僵菌粉1千克與20千克爐渣顆粒混拌即成),每株施2克左右。 (5)選用抗蟲品種:如四單8號、黃莫、丹玉13等。  (三)粘蟲  粘蟲是一種暴發性的毀滅性的害蟲,俗稱螳蝗、行軍蟲、夜盜蟲、剃枝蟲。  1、癥狀識別:粘蟲的幼蟲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為害。一二齡幼蟲多隱藏在作物心葉或葉鞘中晝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葉肉殘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條斑。5-6齡幼蟲為暴食階段,蠶食葉片,啃食穗軸。  粘蟲與地老虎同屬夜蛾科的害蟲,一生也分為4個階段,成蟲、卵、幼蟲和蛹。成蟲前翅淡黃褐色,略帶灰色,有的滿布黑褐色小點,中央近前緣有2個淡黃色圓斑,外面一個圓斑,下方連有一小白點和2個小黑點,從頂角到后緣1/3處有暗色斜線一條,外緣有7個小黑點;后翅端部灰褐色,基部色淡。卵饅頭形,縱脊不規則,只到中部為止。幼蟲頭紅褐色,有暗色的紋狀紋和黑色的八字形;體形變化很大,常有黑褐、紅褐及白色的縱線。蛹的腹部第一至第四節背面散生很淺的小點刻,第五至第七節背面近前緣有一列馬蹄形的黑色雕紋,腹面前緣有幾排較宓的小刻點。  2、生活習性:粘蟲無滯育現象,只要條件適宜,可連續繁育。世代數和發生期因地區、氣候而異我國從南到北,1年發生2-8代。成蟲晝伏,夜出取食、交配、交卵。成蟲取食各種植物的花蜜,也吸食蚜蟲、介殼蟲的蜜露、腐果汁液。對糖、酒、醋有趨向性。喜產卵于干枯苗葉的尖部,并具有遷飛的特性。幼蟲有假死性,對農藥的抵抗力隨蟲齡的增加而增加。 氣候條件對粘蟲的發生數量影響很大。特別是溫濕度及風的影響,粘早對溫濕度要求較嚴格,成蟲產卵適溫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蟲產卵數量減少或不能產卵。風也是影響粘蟲數量的重要因素,遷飛的粘蟲蛾遇風雨,迫其降落,則當地粘蟲發生為害就重。但是天敵對粘蟲發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的主要天敵有:寄生蠅、寄生蜂、線蟲、螞蟻、步行甲、紅蜘蛛、花蜘蛛及一些菌類。  3、防治方法:防治粘蟲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殺滅幼蟲相結合。要抓住消滅成蟲在產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藥殺幼蟲在3齡之前等3個關鍵環節。有條件者,應做好地區甚至區域性的預測預報工作。  (1)誘捕成蟲(蛾):利用成蟲產卵前需補充營養,容易誘殺在尚未產卵時的特點,以誘捕方法把成蟲消滅在產卵之前。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誘殺。糖醋液配化;糖3分、酒1份、醋4份、水2份,調勻即可。夜晚誘殺。  (2)誘卵、采卵:利用成蟲產卵習性,把卵塊消滅于孵化之前。從產卵初期到盛期以后為止,在田間插設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灑糖醋酒液誘蛾產卵,效果很好,就有為時采摘卵塊加以消滅。  (3)藥劑防治: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蟲20-30,生長中后期百株有蟲50-100個,即應用藥劑防治。可用2.5%敵百蟲粉,每666.7平方米噴2-2.5千克,或2.5%敵百蟲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敵敵畏2000-3000倍液噴霧,效果都很好。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滅相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  (四)紅蜘蛛  玉米紅蜘蛛屬于螨類,又稱火龍、火蜘蛛、紅砂等。  1、癥狀識別:紅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開始為害玉米,發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片葉時即開始為害。紅蜘蛛刺吸作物葉片組織養分,致使被害葉片先呈現密集細小的黃白色斑點,以后逐漸退綠變黃,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子粒秕瘦,造成減產。 紅蜘蛛的一生分成螨、卵、幼蟲、若蟲4個階段。 成螨體形橢圓,體紅色或銹紅色,有足4對。卵圓球形,表面光滑,初產的卵無產透明,以后逐漸變為橙紅色,孵化前出現紅色眼點。幼蟲初孵時圓形,體色透明或淡黃,取食后體色變綠,有足3對。幼蟲蛻皮后變為若蟲,體形橢圓,體色由橙紅變紅,背面兩側斑點明顯。  2、生活習性:玉米紅蜘蛛成蟲在根際土縫內潛伏越冬。早春氣溫上升后紅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雜草上取食、繁殖,待春玉米出苗后,再通過風吹、爬行等途徑,轉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為害。  紅蜘蛛在田間成點片狀為害,從蟲源所在地擴散到玉米全田,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間。紅蜘蛛生長與氣溫的關系不大,但與降水量關系密切。一般在大雨后數量下降,干旱少雨,則數量上升。  3、防治方法:  (1)消滅越冬成蟲: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滅大量的越冬紅蜘蛛。  (2)藥劑防治:用40%樂果乳劑和20%三氯殺螨醇混合液(1:1)1000-1500倍,效果很好。  (3)利用天敵:玉米紅蜘蛛的天敵有深點食螨瓢蟲、食螨薊馬、草蛉等。( 佚名)

          華北地區常見玉米病害有 豬流感對癥治療措施 根結線蟲病防治技術
          黃瓜常見病害防治 蔬菜主要病害-辣椒病害 觀賞鳳梨的主要病蟲害及
          硫酸銅中毒的主要癥狀是 苦參堿(殺蟲劑) 石榴病蟲害防治歷
          我國農藥殘留檢測方法的 什么是蔬菜害蟲?常見的 大鯢人工養殖中幾種常見

          分享到:


          加入收藏】【  】【關閉

          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謝謝
          中華園林網版權所有 2005-2006 | 著作權與商標聲明 | 法律聲明 | 服務條款 | 隱私聲明 | 聯系我們
          中華園林網版權所有 2005-2006 | 客服電話:0571-89900732
          中華園林網客服QQ:623973149
          supply.xml